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也叫痛性痉挛,是一种突发的,通常位于一侧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的短暂的、剧烈的、如锥刺、电击般的反复发作样疼痛。
疼痛往往持续数秒到数分钟不等,临床发病率大约在十万分之四到五左右。统计显示多在五十岁左右发病(30%),男女发病比例约为1:2。
解 剖
三叉神经位于颅内,起于脑桥为混合神经含有躯体感觉和内脏运动纤维。躯体感觉神经纤维组成粗大的感觉根,分布于头面部皮肤、眼、鼻、口腔黏膜、牙和牙龈,以及脑膜等处,传导痛、温、触觉。
1、眼支:眼神经出眶上裂分布于硬脑膜、眼眶、眼球、泪腺、结膜和部分鼻腔黏膜,以及额顶部、上睑和鼻背部皮肤。
2、上颌支:上颌神经出圆孔分布于硬脑膜、眼裂和口裂间的皮肤,以及上颌牙齿、鼻腔和口腔的粘膜。
3、下颌支:下颌神经出卵圆孔分布于脑膜、下颌牙齿和牙龈、舌前2/3及口腔底的粘膜以及耳颞区和口裂以下的皮肤。
三叉分支出颅前汇聚于中颅窝底部形成感觉神经节——半月节,是感觉纤维细胞体集中的部位。
病 因
三叉神经痛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以原发性者居多。对于原发性的病因尚无统一认识,神经外科的观点认为是三叉神经根部受到血管的压迫而导致;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病因常见的有桥小脑角内区的病变或多发性硬化症等。
病理学研究显示,不论是什么原因导致的三叉神经痛,一旦出现三叉神经出现脱髓鞘改变,其承载的冲动信号会在相邻神经之间出现类似电线短路一样传导,进而产生爆发式的疼痛。
表 现
疼痛常常位于一侧面部,间歇性反复发作的剧烈疼痛,常被描述为如刀割、电击、烧灼、锥刺般,每次发作持续数秒到几分钟不等。间歇期症状可以完全消失。常会因洗脸、刷牙、吃饭、说话等日常活动,有时甚至凉风轻抚、行走等诱发发作。触发点常常位于同侧的鼻翼、上下唇、口角、牙龈等处。
**尽管三叉神经痛有时有较长的间隙期,但没有自愈的可能。
诊 断
对于三叉神经痛的诊断主要依赖于患者对症状的描述和病史、体格检查。需要的辅助检查,包括头MRI和牙科对牙齿和颞颌关节的评估来和某些疾病进行鉴别。
**有条件的患者,来诊前最好做一个头CT。
治 疗
目前针对三叉神经痛的治疗主要包括:
1、保守的药物治疗(一线首选药物卡马西平)
2、微创介入治疗(甘油注射/球囊加压/射频热凝术)
3、放射神经外科治疗(伽马刀)
4、开颅微血管减压术
东澳疼痛专科门诊采用“影像引导经皮立体定向三叉神经半月节温控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